近日,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und,GEF)七期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農業生態系統創新性轉型項目啟動會暨項目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指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問題是當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事關全球糧食安全和人民健康。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大農業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不斷強化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落實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戰略部署,大力推進農業減排固碳,推動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升減排固碳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
近年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我國相關部門合作,謀劃實施了系列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作為全球環境基金“糧食系統、土地利用與恢復”影響計劃的子項目之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農業農村部共同實施的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農業生態系統創新性轉型項目,計劃在黑龍江、江蘇、江西、山東、貴州等地的14個縣實施,涵蓋平原旱地生態系統、平原水田生態系統、丘陵小流域農田生態系統、山地農田生態系統。項目以水稻、小麥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產系統為目標,旨在通過開展農業生態系統景觀規劃、氣候智能農業可持續示範推廣、生態農業技術集成創新與替代、農產品生態價值評估等活動,構建生態補償激勵機制及利益相關方夥伴關係,推動農業生態系統優化和農產品價值鏈延伸,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耕地土壤修復、氣候變化減緩和糧食生產方式轉型的協調發展。
會議通過了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農業生態系統創新性轉型項目啟動報告和2022年工作計劃。通過現場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來自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自然資源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等項目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和相關代表共50餘人參加了會議。